大明社區大學六大學群特色

【生命教育學群】

生命哲學/家庭共學/終極關懷/人學探索/價值思辨/靈性修養/思考素養/肯認差異/尊重涵容/兩性平權

本類課程主要以生命關懷、宗教探索、性別議題,以及族群融合為主軸,了解生命的真諦,懂得把握當下,過好每一天的生活,增進福利社會大眾,其對民眾具體效益如下:
1)培養學員的心理韌性:學習用方法了解自己的內在價值,在面對逆境與挫折時,能以正向積極態度處理。

2)宗教理解與尊重:通過不同類型宗教課程,了解其歷史背景與文化發展,學會尊重異我,加強同理心。

3)增加性別多元認同與包容:透過課程的學習,讓學員提高對性別平等的認知,減少歧視和不平等對待。

4)促進文化理解:消除無知的偏見,建立良善社交友誼,課程內容有助於創造和諧的社會。

 

【環境倫理學群】

生態知識/環境考察/地方文史/綠色經濟/食農教育/環保生活
本校開設之環境倫理課程有助於提高大家對環境意識的注重,學習如何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,其具體效益如下:

1)培養學員成為環保倡導者,提高在課餘時參加社區環保議題及環保有關活動的意願。

2)改善生活質量,通過課程的介紹,更易理解如何有方法的保護所居住的環境,提升大家的健康與福祉。

3)促進環境公民參與,運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,引導學員參與環境公共活動或推廣環保政策。

4)配合政府的環保政策,減少對地球的傷害。

 

【在地知識學群】

語言培力/專業證照/導覽培訓/產業行銷/輔導認證/3C科技
•為推動在地客家知識圈,透過課程的學習,本校開設在地知識相關課程,了解在地代代相傳的文化與經驗,保存專屬特有的知識與技能,深耕在地並找到文化認同。其課程所帶來的具體效益如下:

1)本地知識的傳承:課程主要專注於在地的文化、歷史和傳統的延續,防止這些古早知識消失。

2)開發實際技能:教師在課程設計上都以實做為主,學員可以確實學習技術或吸取經驗,並可以實際運用在參與校外或社區活動中。

3)強化在地向心力:透過地方知識學課程,參與學員可以深入了解他們所在的地區,包括歷史、文化、環境和社會結構,可以增加對在地的感情聯繫與向心力。

4)增進愛護鄉土的情操:推廣在地的美好,藉由個人在學習後可以分享給社區民眾共享。

 

【藝術公民學群】

視覺藝術/音樂涵養/生活美學/舞蹈表演

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,將藝術美學帶入社區,講師們除了在教室和學員以面對面方式教學以外,甚至會帶著學員走出戶外,引領他們走進社區。帶給民眾效益如下:

1)讓藝術走入社區:藝術、才藝課程是社大在營收上不可或缺的一環,亦是學員人數最多的群體,因此藝術課程提供了一個輕易接觸社大的機會。不僅豐富了社大的內涵,亦可作為社大塑造文化公民的前提要件。

2)提升創造力和表達能力:生活藝能課程可激發學員的想象與創造力,運用從課程中習得之方法或技巧,將個人內在情緒與想法透過不同形式表達出來,而這些技能還可以應用到其他生活領域,幫助學員更好的解決問題、創新思維和表達情感。

3)強化心理健康和紓解壓力:藝術課程提供了一個放鬆和創造的空間,有助於學員減輕焦慮,提升心理健康度,塑造愉悅的社區共融氛圍。

 

【地方創生學群】

在地知識/旅遊活動/傳統產業/社群共學/社區輕旅/經濟復甦/青年回流

從在地老故事、老味道、老產業,推動社群共學,結合西湖、三走入社區提倡家庭共學,提升社區關懷成長,開設適合高齡長者的課程,讓長者或身心障礙者享課程優惠或免費學習,建立友善高齡與關懷弱勢的學習環境。本學群課程帶給學員的具體效益如下:

1)透過課堂知識性學習,以及實地走訪探索,可以增加學員的創新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,試著提出改善方案或發展計劃。

2)提高自我的社會責任,變得更關心社區與地方議題,學習如何團隊合作,激發對社區發展更有效益的方案。

3)課程規劃與活動辦理,可以促進社區間的互動,增強社區的凝聚力,活化在地發展。

 

【高齡活化與弱勢關懷學群】

社區高齡律動/社區養生保健/社區弱勢關懷/社區地方創生/社區銀髮自護/社區長者專才

走入社區提倡家庭共學,提升社區關懷成長,開設適合高齡長者的課程,讓長者或身心障礙者享課程優惠或免費學習,建立友善高齡與關懷弱勢的學習環境。本學群課程帶給學員的具體效益如下:

1)參與的長者學員可以獲得身心健康的好處,包括減輕壓力、提高精神健康,改善身體健康狀況,延緩老化。

2)給予社區長者提供一個社交平台,讓參與者能夠與其他成員建立友誼和互動,減輕孤獨感,促進社交聯繫。

3)培養學員的社會責任,幫助弱勢族群與年長者,減輕社會負擔。


.